文景·在场Presence(套装共7册)
王国与权力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品方: 世纪文景
副标题: 震撼世界的《纽约时报》
原作名: The Kingdom and the Power : Behind the Scenes at The New York Times: The Institution That Influences the World
译者: 张峰 / 唐霄峰
出版年: 2016-7
页数: 672
定价: 75.00元
装帧: 精装
丛书: 盖伊·特立斯在文景
ISBN: 9787208137882
内容简介 · · · · · ·
新新闻主义之父盖伊·特立斯 掘地三尺深挖《纽约时报》内幕
每个名字、场景、故事,句句属实
每一天,从早上的新闻,到晚上的热帖,所有这些信息和咨询,全由记者报道,再由编辑打磨挑选。是他们的“创造”决定了我们看到什么,谈论什么。
《纽约时报》是所有媒体中公认最可靠的历史记录者,它报道的就是事实。从地方小报到世界自由主义阵营的旗帜,哪些人为它奠基,为它添砖加瓦?是一群只为新闻而活的人。
他们全力报导今天,截稿时间一过,该跳舞跳舞,该赛马赛马。这是一群理想主义者,也是真正的野心家、投机客和享乐家。
1851年创刊,1896年被阿道夫·奥克斯以7万5千美金收购,《纽约时报》用一期期报道奠定了自己影响美国、影响世界的第一大报的地位。它记录了世界近现代历史中几乎所有最重大的事件,而记录这些事件的《纽约时报》和《纽约时报》人则往往隐居幕后。
作者特立斯从1953年开始在《纽约时报》工作了十余年。当他离开时报后,第一件事就是回过头去采访自己曾经的同事,试图以时报不鼓励、不允许的方式刻画描述这个庞大的、能影响全美乃至全世界局势的机构。特立斯眼光犀利,笔触细腻,不仅在书中回溯了《纽约时报》的历史,还生动地再现了近百名时报人,以及他们在时报这个大机构中的庞杂关系,向读者展现了一幅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第一流媒体从业者的群像。
本书初版于1969年,至今仍是关于《纽约时报》历史及运作方式最权威细致的参考书,开启了当时写作、出版媒体著作的潮流。
被仰望与被遗忘的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品方: 世纪文景
原作名: Fame and Obscurity
译者: 范晓彬 / 姜伊敏
出版年: 2017-3
页数: 496
定价: 65.00元
装帧: 精装
丛书: 盖伊·特立斯在文景
ISBN: 9787208138841
邻人之妻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品方: 世纪文景
原作名: Thy Neighbor’s Wife
译者: 木风 / 许诺
出版年: 2018-7
页数: 568
定价: 78.00元
装帧: 精装
丛书: 盖伊·特立斯在文景
ISBN: 9787208146594
内容简介 · · · · · ·
☆不可贪图邻人的房产。不可贪爱邻人的妻子、奴婢、牛驴或他的任何东西。(《旧约·出埃及记》)
☆新新闻主义之父 盖伊·特立斯 惊世骇俗之作 九年性爱之旅,终朝袒裎相见
☆以性爱视角窥见20世纪后半叶美国社会变迁
——————–
1925年,纽约的落魄地下书商塞缪尔·罗思在自己创办的杂志上最早连 载了《尤利西斯》,此后他还出版售卖了《欢场女子回忆录》《查泰莱夫人的情人》《爱经》等书籍,频繁被定罪判刑。1956年,“罗思诉美利坚合众国案”罗思败诉,入狱五年,但该案判决书中对淫秽作品的定义解放了大批步罗思后尘的出版商、制作人。
1953年,退伍军人休·海夫纳在芝加哥自己的厨房桌上组稿、编辑,推出了《花花公子》创刊号,后来迅速成为美国销量增长最快的杂志;1957年,威廉·马斯特斯和弗吉尼亚·约翰逊开始用自制的“性交机器”来研究性满足的秘密;1968年,约翰·威廉森和他的妻子芭芭拉·克拉默创办了自由性爱的砂岩俱乐部;1973年,一位计划描绘美国性开放和中产阶级色情消费主义盛行的作家盖伊·特立斯走入了纽约住所附近的一家按摩院,花15美元“享受”了一次服务,并这样开启了自己的性爱奥德赛……
1981年首次出版,《邻人之妻》就以其对美国性行为和性癖好写实的描写而震慑了美国社会。特立斯以奇迹般的新闻勇气和技艺,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建基在新的道德基础上的新世界,带领我们领略了花花公子宅邸、最高法院、按摩院的后院与温床,展现了色情产业、群交文化的兴起,相应的对抗淫秽色情的法律努力,以及普通人的性心理和性观念。虽然话题涉及下半身,但特立斯的写法并不轻佻,这本书彻底改变了美国人看待自身的方式。
——————–
一部有关性的“天路历程”……几乎不会有人比特立斯在性革命的最前线走得更远。——《大西洋月刊》
一流的作品,内容相当精彩,其中的社会信息不断累积:美国人的性已经彻头彻尾改变了。——《纽约时报书评》
这本书写的是当代生活最有爆炸性的话题,性和道德,同时还有对人际关系的深刻观察。——斯蒂芬·巴赫,美国作家
成为母亲
内容简介 · · · · · ·
没有女人天生是母亲
洞幽察微的生育记录,道出女人的焦虑与煎熬
感谢时代,生育终于也和婚姻一样成为了可讨论的问题
怀孕生子不仅区分了男人和女人,也区分了女人和女人。怀孕生产后,女人对于存在的意义的理解发生了巨变。她体内存在另一个人,孩子出生后便受她的意识所管辖。孩子在身边时,她做不了自己;孩子不在时她也做不了自己。人类的每一位成员都会经历从出生到独立这一异常艰辛的过程,而这一过程必须征用某个女人的一段生命。
《成为母亲》忠实地呈现了这段生命。它是一种寻常生活从不可见、不可感,向激烈的热情、爱与奴役转变的过程,它还是一种束缚,一种妥协。
身为女人,成为母亲是什么感受?照顾一个幼小的婴儿又是什么感觉?而当孩子长大,有了自己的意识,母亲又作何感想?英国作家蕾切尔·卡斯克记下了自己那一年包含多重面向的的经历:个人自由、睡眠和时间的终结,对人性和艰苦工作的重新认识,追寻爱的真谛,游走在疯狂和死亡之间,对婴幼儿的情感体验,对母乳喂养的思考……
瓜亚基印第安人编年史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品方: 世纪文景
原作名: Chronique des indiens Guayaki
译者: 陆归野
出版年: 2021-9
页数: 448
定价: 98.00元
装帧: 精装
ISBN: 9787208169517
内容简介 · · · · · ·
★ 比肩《忧郁的热带》,击败时间的民族志书写
★ 作者师从法国国宝级人类学家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
★ 美国当代小说大师保罗·奥斯特翻译本书英文版并作序推荐
我相信,你简直无法不爱上这本书。
作者写作时的慎重与耐心,观察之犀利,其中的幽默,思维之严谨与书中的悲悯——这些 品质相得益彰,共同造就了这部重要又令人难忘的著作。这是一个人经历的真实故事,提出的都是最根本性的问题:一个人类学家是如何得知信息的,两种文化之间会进行什么样的交易,人们会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保守秘密?
在为我们刻画这个未知的文明时,克拉斯特的写作带着优秀小说家的狡黠。他对细节的关注一丝不苟、无比精确;而他那种将自己的思想融汇为胆大又自洽的论点的能力往往令人称奇。他是那种极为少见的、毫不犹豫就采取第一人称写作的学者,而最终的成果不仅仅是一幅他所研究的民族的肖像,也是一幅他本人的自画像。
—— 保罗·奥斯特
————————————–
与南美丛林中最后的食人部落一同生活,见证出生、成年、婚配、死亡、节日、祭祀……
浸入瓜亚基人的生活与头脑,真挚发问:
人类能不能放弃追求一切,告别惶惶不可终日,
拒绝屈服权力,也拒绝过度生产,更从容、自由、坚定地生活,摆脱外部世界的束缚?
————————————–
瓜亚基人,一群生活在巴拉圭密林中的印第安人。他们以打猎、采集为生,有自己的语言、风俗与社会制度。16世纪起,西方殖民者和当地居民一道,不断占领、吞食他们生活的领地,他们躲避、抗争、流亡、被“安置”……到了20世纪60年代末,这个部落的人口已不足三十。
1963年,本书作者、法国人类学家皮埃尔·克拉斯特在瓜亚基人被安置于定居点后进入了这个部落,与他们一同生活,对他们在生育、死亡、饮食、求偶、部落管理、性向认同、劳动分工等方面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观察和书写。
在书中,克拉斯特直面瓜亚基人的残忍、习俗之状况,以及他们缓慢的衰亡。这是一种充满人情味的民族志书写,情感充溢全篇:克拉斯特于瓜亚基人一同经历了生育、成年、死亡与逃亡;它也是一种客观的民族志,摈弃了一切道德偏见:面对瓜亚基人的吃人风俗,卡拉斯特并没有止步于猎奇与惊叹,而给予他们最大程度的理解。
法国著名哲学家吉尔·德勒兹面对这部作品,感叹道:“这本奇妙的著作标志了一种新型民族学的开端:它富于感性、积极于行动,又充满政治性;它是‘种族大屠杀’一词彻底的对立面。”
以鹰之名
内容简介 · · · · · ·
●最负盛名的非虚构文学奖塞缪尔·约翰逊奖获奖作品
●科斯塔图书奖最佳图书:
“非常独特、美丽的一本书,带有灼痛的真情流露与出色的描写叙述,举世无双的现代文学。”
一个骤失父亲的女儿,一位写出传世亚瑟王传奇的潦倒作家,
以鹰的名义,他们相隔百年却遥相呼应——有些伤口,永远 不会愈合。
以驯鹰的名义,他们放飞手中的鹰,期望那条象征习惯、饥饿、伙伴,被驯鹰人称为“爱”的线,永不消失……
————–
2007年,父亲骤然离世的那段日子,海伦·麦克唐纳回忆:“当时我再也不想当人,选择走入小时候本能迷上的苍鹰世界,因为做一个人,我就会感受心里深处那不见底的悲伤和情绪。我想停止那一切,飞离那一切,我想变成其他生物。”
她开始训练世上最难驯服的禽鸟:苍鹰,自由野性的象征。日日活在鹰的世界,离开人群投入荒野天际。在这个过程中,她与儿时熟读的作品《苍鹰》的作者T.H.怀特重逢,追寻了与自己相同的怀特离群索居、训练苍鹰的过程。
————–
非常独特、美丽的一本书,带有灼痛的真情流露与出色的描写叙述,举世无双的现代文学。——科斯塔文学奖
我深信它即将成为以大自然为题材的经典之作。——《卫报》
这本近似野性的美丽之书,告诉我们原来出色的自然书写可以如此揭示我们与野生世界的亲密关系。它如此高明,有时候还会伤害着我而暂时无法阅读;它在心头划出鲜血,却可以疗愈人心。让人马上就想读的经典。——《纽约时报》
麦克唐纳这本书的精髓在于,她用一针一线将各种不同的碎片编织而成,字字句句富有深度含意。 它最有趣的一点是,她把我们所居住世界的外在与核心看得一清二楚。 ——《纽约书评》
人与自然心灵相通的结构,结合崭新与怀旧的自然写作与人文哲思,原创性十足,也是失落与疗愈的奇幻“文学”,从来没有人像她因为看了一只猛禽飞过天空,而改变了人生。——《国家》
优雅自如地融合自然书写、个人回忆录、文学肖像、丧亲试炼……它用你没想过的方式照亮着你从没想过要探寻的角落。 ——《华盛顿邮报》
她把人类与动物之间的邂逅,描绘写得引人入胜。——《国家地理》杂志
一本结合回忆录、自然文学、史实与驯鹰术的卓越之书,它跟之前读过的书完全不同。 麦克唐纳在她的回忆录里,用丰富的文字表现告诉我们,只要抬头看这个世界,就可以改变我们已经顺从或认命的人生。 ——《洛杉矶时报》
与父亲的奥德赛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品方: 世纪文景
原作名: An Odyssey: A Father, A Son, and An Epic
译者: 卓雨
出版年: 2022-9
页数: 376
定价: 75.00
装帧: 精装
ISBN: 9787208175839
内容简介 · · · · · ·
★ 古希腊英雄父子的传奇史诗,交叠当代父子的平凡人生
★ 当古典学教授的文学课堂,迎来数学家父亲,细读关于漂泊与回家的12110行史诗
★ 他对父亲迟来的认识,也是我们所有人对父亲的理解与误解
★ 那漫长而曲折的旅程,终将抵达所有故事的终点
诺娜·巴拉基安优秀评论奖获得者、美国当代古典学家丹尼尔·门德尔松的文学与人生
△贝利·吉福德非虚构奖短名单
△《科克斯书评》年度最佳回忆录
△《新闻日报》年度图书
〰〰〰 〰〰〰 〰〰〰 〰〰〰
哪一面才算真正的自己?
《奥德赛》如此设问,且一个人可能有几重面貌呢?
那一年,父亲旁听我的《奥德赛》研读课,之后我们跟随奥德修斯的脚步巡游观光。
由此我明白,答案可能出人意料。
〰〰〰 〰〰〰 〰〰〰 〰〰〰
门德尔松81岁的数学家父亲去旁听儿子给本科生开设的《奥德赛》研读课,细读关于“漂泊与回家”的12110行史诗,之后父子二人又一起参加《奥德赛》主题游轮旅行。在文本与空间的“奥德赛之旅”中,他得以一次又一次重新理解父亲。
《奥德赛》是英雄漂泊多年,历尽千辛万苦得以归乡的故事;也是稚子长大成人,在寻父过程中逐渐了解父亲的故事。
《与父亲的奥德赛》则将《奥德赛》中古希腊英雄父子的传奇史诗与当代父子的普通人生并置,在文本与现实的交叠中,两对父子相互映照。
时空交错的回旋里,父、子与史诗的故事缓缓展开。